陀思妥耶夫斯基
世界名著《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作者是19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一位拥有复杂生活和创作经历的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拥有非凡的艺术力量,就如高尔基所说:
就艺术描写力来说,只有莎士比亚能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相媲美。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能够创作不朽,因为书里所表现的非凡艺术力量能与大多数人内心相辉映,尤其是你心中那些病态的胆怯、无力的空话、撒谎的害怕,总会出现在《罪与罚》这本书“视野”范围内。
还记得第一次看恐怖片带来的内心恐惧吗?之所以会恐惧,就是因为我们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所以会出现错乱的幻想,骚乱了日常的行为习惯,每次遇到幻想中类似场景就会无法平静下来。
我们都可能拥有以上的行为,但总改不掉,因为我们并不能看清楚这些自我的行为。所以找不到哪些是错的,进而没有办法去修复它。品读《罪与罚》作者那些充满奥秘的文字,你能感受到真实的压迫、毁灭、破碎灵魂的内心活动。
《罪与罚》的手稿
今天推荐大家去阅读,不剧透,我想用自身感受照亮你的兴趣,从我心灵深处感受开始说起。
《罪与罚》的光辉有人说,读《罪与罚》不需要太多的光,因为它塑造着庄严的、悲剧性的痛苦形象,让人感觉到严肃、深刻、沉重。我觉得《罪与罚》里面表述的贫穷和压迫虽然是无奈的、悲剧的,但在其黑暗的环境中闪烁着光点,它指引着我们找到平凡人生的生命力,
开头我想把从书中找到光辉分享给你:
黑暗中寻找光点
当我们想要的一切被社会碾碎,内心渴望被情感践踏时候,总也压抑不住内心的呐喊:不能、不可能这样活下去。真的无路可走了吗?此时,需要理性与爱、理性与感情的结合。理性在有些时候虽然很微弱,就是因为苦难会永无止尽的延续,这个时候爱会通过理性在苦难中诞生,保持足够的理性,就能得到爱的力量,所以当你正在经历不可能的时候,请寻找爱。当我们遇到挫折后,总会走下坡路,滑落到深渊,此时能唤醒你的一定是追求,不要局限于眼前的错误,越过自己所犯下的“罪”才能看清楚光芒,否则我们将堕落到黑暗的视野中,被罪恶所侵蚀。人生不是享福的,只有经历痛苦才能获得欢乐。难道只有牺牲、被压迫和践踏才能换取幸福吗?想一想有些人为了权利不惜一切做出格的事,寻找快乐没错,我们还需要规则,自然万物都有规则。世界上一切都是一个人利益为基础的,我们的市场能够稳定下来,依靠就是就是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基础,市场中有需求就会有供应,所以价格就会根据这些因素平衡下来,同样我们的快乐也是需要平衡的,它的平衡因素就是被唤醒的爱和不断创造的追求。世界很残酷,因为理性有时候无法理解苦难的不合理,所以我们需要被精神唤醒,尤其在经历着重大变革的年代里,通过了解文化的演变过程去制定自己的计划,消除文化的焦虑所带来的恐惧。
《罪与罚》社会矛盾产生的文化焦虑当我翻开《罪与罚》的时候,它带我走进了19世纪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后的社会,背景是俄国借鉴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但是资本主义分化了农民,出现了中农与富农,其它很多农民需要承担着重税,封建农奴制度的残余使得农民处于十分悲惨的境地,大量农民破产。虽然建立了城市自治机构,但是实际上权利仍旧是沙皇任命的专权结构,所以底层人们仍然处被压迫的地位。底层生活极其艰苦,上层则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19世纪俄国
19世纪大变革的俄国,整整半个世纪都在经历着思想文化的改变。文化就如这个国家大脑,不会那么轻易的改变的。
这些现象历史上有很多描述:战争之后的经济改革不可能马上奏效,出现胜利与失败、荣誉与耻辱、高大形象与小人形象的“脸谱化”对立;
19世纪存在这种文化对立现象,伴随着工业革命的社会改革的压迫与被压迫、统治者与奴隶、主子道德与平凡人思想。历史一些重要转变总是伴随着文化演变的过程,人们思想不能一下子被转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变迁,需要经历文化的分化、对立、转变、融合。
所以书中表现的这些时代对于痛苦的抵抗只能存在于内心。社会中出现了胜利者独大,荣誉至上的光辉英雄形象,并且这个形象是“不死”的,不能被“打到”。而出生卑微的人们就是蝼蚁,任人践踏,不能有怨言。英雄与蝼蚁在很多人眼里就只有一线之隔,或者成为拿破仑,或者成为杀人犯。
历史故事虽有不同,但是历史长河孕育的人精神文化,对于爱、幸福、快乐的追求是相同的。
所以当你翻开《罪与罚》的时候需要读懂自我肯定和爱的价值,否则我们只能躲在没有阳光的角落去读书了。
“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需侍奉”,不同小说告诉平凡人如何看待死亡读名著需要读懂小说的时代,了解那些震撼内心的场景和主题。也需要对比其它小说去读,从而更能读懂当前的时代,通过感悟而总结出有用的道理。
《罪与罚》的平凡人与不平凡人的概念一直震撼我的内心,主人公想要证明自己是不平凡的人,所以他要去做实验,不平凡代表着肯定与否定,如果甘愿去做平凡的人,就一定没有好结局,要做不平凡就得否定现状,斗争平凡。
我想到了《权利的游戏》这句话:“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需侍奉”。这句话是与千面之神信仰相关的一句高等瓦雷利亚语。
《权利的游戏》剧照
“凡人皆有一死”是“Valar Morghulis”;于此对应的“凡人皆需侍奉”是“Valar Dohaeris”。
《权利的游戏》里面有一个宗教刺客团体——千面之神(死亡之神)。关于刺客团队的时代背景简单介绍下:可以说他们是在利用宗教精神培养亡命刺客,经常刺杀城堡首领,形成很大的刺客规模和信徒规模。《权利的游戏》里面刺客是信仰的神教叫做千面之神,他们的宗教思想是帮助痛苦的平凡人无痛解脱。
所以当一个人讲出“凡人皆有一死”的时候,说明他已经经历痛苦,等待千面之神的恩赐(无痛的解脱)。这个恩赐需要凡人终其一生供奉神明,不分高低贵贱,即“凡人皆需供奉”。这些思想使得平凡人不怕死的完成任务,或成为刺客,或走向死亡,成为宣扬解脱平凡的人的神力。他们接受的是死去也可以归去“天堂”,去到千面之神的世界。
《罪与罚》里面的平凡人受到了压迫却不能寻死,因为他们无法解脱,因为痛苦延伸到了孩子和情人身上。所以《罪与罚》的平凡人与《权利的游戏》的平凡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罪与罚》的平凡人是现实的凡人、理性的凡人,《权利的游戏》的平凡人则是理想的凡人、感性的凡人。
从我们看小说角度来看,《罪与罚》经历凡人的痛苦和《权力的游戏》解决凡人的痛苦过程都表现为平凡人无力的追求,任人摆布。
这两个故事使得我们必须面对一个问题就是死亡:
死亡属于自己不属于别人,我们不可能通过死亡去供奉他人,这样只能沦为时代的棋子——《权利的好游戏》千面之神感悟。当我们经历的压迫和痛苦的时候,肯定自我才能生存,否定自我就会逐渐的灭亡——《罪与罚》的主人公经历的感悟。《罪与罚》会带来内心的解脱,因为它能让你看清楚自己在咱们中国历史恒古恒今的文化长河中,我们赋诗言志,用诗文表达内心思想;缘情绮靡,文辞之美表现出情感的艺术;文以载道,讲述传统文化和道理。可见,我们无论是表达个人情感与文辞艺术美,都是比较隐晦的。
《罪与罚》却是直白的描绘,深刻揭露出来19世纪俄国城市的暗无天日的黑暗,贫民的人走投无路的绝望、平凡人痛苦的经历、尖锐的社会矛盾,笔下无情的赤贫、污浊、绝望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咱们现代社会交通信息发达,人的内心却总会出现闭塞,因为当一个虚拟的头像可以解决一切羞愧的时候,人们表述内心的方式和语言文化却缺失了。
寻找内心的文字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社交,但是“宅男宅女”数量却持续上升,他们离群索居,闭门谢客,很少袒露心声,互联网开始的时候展现出来了快乐,却没有放大孤独和痛苦。值得庆幸的是今日头条这样的内容平台可以帮助这群人讲述平凡中的不平凡,很多人通过创作来分享平时看不到的苦难,从而影响着其他人,他们也可以看清楚自身的不足,在保持理性思考中诞生了爱和同情。我们需要让内心从网络中走出去,记录下你的内心,让别人也感受到这份真诚。
“ 因为害怕受到伤害,就什么都不去做,做了也什么都得不到 ”
这句话就是当前很多年轻人内心的独白,对外界默然,对自身惶恐不安,不想参加工作,信任在不断的下降,渴望认可与肯定,这绝不是一两个人的想法。
《罪与罚》漫画版
《罪与罚》的作者所表述的内心独白、修辞艺术、人生哲学都是直击内心,让人感受震撼。也许你能从中找到一些启示,就如我写下的这些一样:
阅读可以把贫穷与平凡,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我们在刷短视频的时候,要找到现代社会网络上的融合与真正的文化融合,寻找这份精神文化的力量,比如李可染的文化追求,那些大V不断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自知者明,能够不断识别自己的人,就能创造平凡人的自由。人的天性就是一面镜子,一面明亮的镜子,请不要对着镜子自怜!
因为我不是渴望快乐,而是渴望悲痛和眼泪!请不要轻易留下你的悲痛和流下你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