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国产动画越来越幼稚「为什么现在的动画片越来越幼稚」

国产动漫发展得快吗?——平心而论,还是非常快的。现在国漫的"无脑黑"已经很少再出现。要知道在大约2015年之前,也就是《大圣归来》、《狐妖小红娘》等作品之前,黑国漫是一种政治正确。为"黑子"们提供依据的也无非就是喜羊羊、熊出没这些本来受众就不是成年人的低龄作品。然而那时候,除了低龄向的动画能赚到钱,面向更高年龄层的动画几乎全部扑街。

在那个时候,也只有《秦时明月》、《不良人》这样的作品可以维持高水准的画面,2D作画更是要日本方面的协助。而到了三年以后的现在,玄机科技保持超高产量,不但有了《秦时明月》,还有了《武庚纪》、《斗罗大陆》、《星辰变》......等等等等,3D动画方面,腾讯是管饱的。而2D方面虽然仍然不算太强,但是从视美动画独自承接《全职高手》《魔道祖师》,绘界制作《一人之下2》来看,起码完成一部完整动画的能力是有的,和三年前相比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了。

——然而,在动画水准变高、产量变高的同时,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也在悄然发生着:国产动画似乎确确实实地变得"小众"了。或者说,——只是国漫爱好者现在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它的"小众"罢了。

怎么样算是"小众"?变得小众就带来了什么影响?首先,当一件事物流行到一定程度、在社会的各个话题中都绕不开的时候,无论它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比方说某些时常霸占着微博热搜的男女明星、一部点击率极高的电视剧、一个常见的app、一款国民级的游戏......这些,便属于"大众的"。

而小众则是那些长期甚至短期在一个小圈子里盛行的事物,不见得是负面的或亚文化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被更多人所接受的。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和小众是相对的概念。比方说,《阴阳师》和《王者荣耀》都属于现象级别的手游,但后者明显比前者更加"大众";看日漫的人很多,但看《火影忍者》《海贼王》的人一定比看《超人幻想》的更多,后者就是相对"小众"的。

而决定一个圈子是否是大众的,是它时下最中心、最大众的那部分,至于相对小众的那部分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比方说,如果你不是一个对日本动画有十分关注度的人,那么你可能不知道"京紫"是什么,"国家队"又是什么,也不知道"小南极"是哪部黑马动画,梅津泰臣是什么人。但只要你是一个有童年的人——那么,《哆啦A梦》《圣斗士星矢》、《宠物小精灵》、"死火海"......等等,总有一个是你记忆中的吧?因此,我们不能因此判断"日漫"是小众的,因为它的上限,如《火影》、《海贼》,直到现在为止仍被看做是日本文化的强力象征。

而国漫的尴尬之处不在于它的制作还需要改进,而在于迄今为止,还拿不出任何一部作品能达到同等或接近的高度。

它的更尴尬之处在于,即使是"国漫圈"的人,讨论的往往也是那些国漫中相对大众的作品,或者"童年回忆"的老动画:比如《秦时明月》,《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斗罗大陆》《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镇魂街》......《虹猫蓝兔七侠传》等等等等。

而国产动画里有些冷门的那是真的冷门,《异常生物见闻录》,《四海鲸骑》,《西行纪》......有多少人全都听说过、看过?至于《灵剑山》、《雏蜂》等,那是过气得真快啊......但即使是最大众的作品拿出来,平心而论,也无法把国漫撑到一个"大众"的高度。

会有人问,和真人实拍相比动漫难道不是小众圈子吗?小众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变得大众呢?像音乐剧、相声这些圈子,难道不是自给自足非常和谐吗?

因为动漫不是一个可以甘于小众的产业。一部画面好的3D动画,比如电影《白蛇:缘起》,投资动辄千万上亿。一部2D的动画连续剧则对作画的要求也非常高,人力资本不菲。即使只是一部漫画,按照工作室的规模,也分分镜、主笔、勾线、上色、后期......等等等等。相声和音乐剧的成本是可控的,动漫产业却是一个吞钱的机器,如果它不能成为被扶持成一个造钱的机器,那么资本的投入会把它变成一个泡沫。泡沫一破,整个产业是会坍塌的。

还有人会问,国产动画不大众,难道不是因为不够优秀吗?

这个,是,也不是。但制作水平的高低绝对不是它小众的根本原因。《火影》的结尾没有引人吐槽吗?《龙珠》的战斗力是完全平衡的吗?《紫罗兰永恒花园》的画面没有做到绝佳吗?那为什么前两者被人牢牢记住,后者却只在有限的圈子内内流传呢?没有作品是完美的,无论如何,以完美的标准要求"日漫"和"国漫"都是荒谬的。

甚至于一个时代最经典的作品也未必是品质最好的那部——小编曾经在"考古"的时候,发现《凡尔赛玫瑰》(一部70年代的漫画,但是宝冢根据其改编的音乐剧在日本至今仍然座无虚席)的作者还有另外一部作品《奥尔菲斯之窗》,怎么也想不通明明是同一个作者,画面更加成熟、剧情更加厚重、具有名著感的后者为什么会败给了前者......

——那么,国漫为什么会变得"小众"?又有没有一个事物出身于"小众"却被大众所接受的先例呢?

在这里作者不想举日本动漫发家的例子,因为这段历史太长,而且本身也比较复杂。作者举一个离得很近的——电影《流浪地球》作为例子。

《流浪地球》本质是什么?是一部科幻电影。科幻在中国是什么?是实实在在的小众。这个圈子的小众程度比起国漫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大年初一那天,几乎所有电影票全都售尽,大年初二,进放映厅的人一路排到电影院的门口。这里面的人难道全都是科幻迷和电工的粉丝么?就算再加上吴京的观众,也不至于顶到46亿吧?

不同的人看《流浪地球》,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有人看到了吴京,有人看到了科幻,有人看到了中国科幻拍电影的可能性,有人看到了别出心裁的工业设计,有人看到了"饱和式救援"和"带着地球流浪"背后折射出的有别于西方的中国式思维......里面所有的东西加起来,在当前这个阶段,几乎都是独属于《流浪地球》的。尤其是"思维模式"这个东西,是极其概况和具有深度的。

说白了,这些东西就是这个"小众"电影本身所具有的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个核心竞争力被观众所接纳了。这也正是我想说的重点——

国产动画实际上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绝大多数的国产动画唯一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是国产的动画。

一部分动画略好于这个地步,比如《一人之下》《镇魂街》等,起码它的内核确实透出一股"中国"的感觉,虽然这部分也是靠着古文化和市井的气息来反应的,但是其它的一些国产动画,能体现出它们是国产动画的部分就在于——不古风就是更多的古风——来说,已经务实很多了,哪怕当你把这几部作品丢到世界上所有动画作品中,他们的"中国"感,也根本没有那么硬核。

并不是说古风有什么地方不好,只是仅仅靠着古风,真的成就不了中国动画的核心竞争力的。美国人画《忍者神龟》,用上再多的日本或者他们以为的东方元素,也还是个美国故事;《海贼王》用了西方的海贼背景,也还是个日本故事。元素只是一个壳子。

科幻从前在中国是如此的小众,刘慈欣也不过是在山西娘子关电厂上班的时间写了《三体》,投稿给《科幻世界》,过了十多年,然而该红也就红了;有多少逆向民族主义者在豆瓣等地叫嚣,然而架不住观看《战狼》和《流浪地球》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用脚投票。

技术的差距可以靠学习来补充,没有推广可以靠资本来宣传,而思想是没法轻松得来的,但思想也是唯一谈得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东西。

一个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思考的深度,而且是对当下的社会和世界思考的深度,而且必须是新鲜的,而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从书上看来的家国情怀,八卦周易,那没有用,那是前人写的,你只是看过而已,如果你连自己的思考都没有,那么从落笔的那一刻开始,你笔下的东西就是已经二手的。

这就是国漫真正的问题。国产动漫的作者偶尔是工艺上的大师,但大多是思想上的懒汉,从动画到漫画无一不是。先寄希望于ip——先从小说改漫画,再从漫画改动画,从动画再改电视剧,要不就是从一开始就走霸道总裁这样的烂俗流。

画面质量现在是上来了,然而资本的泡沫一破,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这些作品不要说维持小众了,连生存都是个问题。论吸金比不过真人明星,论成本比不过网络小说,非低龄向国产动画将彻底失去它的竞争力。

作者:代号707

2019.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