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年少不知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年少不懂曲中意 懂时已是曲中人」

年少时,我们学习的那些课文,当时读起来总是感觉平淡无味,自以为能理解其中的意义。如今再读却潸然泪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学过的课文。

一、年少不懂朱自清,读懂也是书中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朱自清背影

这是年少时课本当中的一篇课文,老师要求背诵的,当时很是不情愿,因为文章太长!自己也不能理解

一个中年人为何会因为父亲买一次橘子就双眼通红、热泪盈眶,而且哭了两次!

待我到慢慢长大,看见父母头上开始冒出白发的时候,我开始能理解,理解那个中年男人为什么会哭了

又哭了!也会被看见的类似温情的画面所感动!

人生很长,却也很短暂,我相信每个质朴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我们总是相信来日

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那一天我们可以从容尽孝。

可是时间终究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随着我们一天一天的成长,父母也在一天一天的老去。时间的残

酷,让生命本身变得不堪一击,终有一天我们会迎来那个最不愿意的告别。

就像朱自清在《背影》里描述的,他后来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他以为一别后很快能见到父亲

,却不知整整过去两年,还是不得见。

这种怅然伤怀,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懂得。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子欲孝亲尚待,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二、年少不懂刻舟意,读懂也是“刻舟人”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这个故事曾经出现在小学的书本当中,大意是,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

船边上刻舟求剑 漫画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

的地方下水寻找剑。当时我们聪明地认为,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那样找剑的行为是很糊涂的。

但经历了一些生活后的我们,却忽然觉得刻舟求剑也许不像我们想的那么蠢。毕业时,我们舍不得离开

校园,于是走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拍下一张张照片,帮助我们记忆这里的一草一木;在恋爱中被抛弃

的人,总是会去曾经一起去过的地方,期待着在此遇见那个人,虽然心里也清楚这只是自己在欺骗自

己,但也难以释怀。

生活中,我们放不下,却又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奋不顾身却争取。于是我们在内心刻下一个又一个的记

号,即纪念拥有也纪念失去。

三、年少不懂词,读懂也是词中人。

人生需要不断成长,才能让自己更加深厚,唐诗宋词这样的智慧结晶也需要慢慢品读,才能明白其中的

滋味。但有的诗词,更需要一番人生经历后才能更好的体会,而这样的诗词,当你读懂时,你也是诗词

中的人了。

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就是这样一首词,年少时读,有些不服气,以为自己能完整理

解,如今再读,却是感慨万千,心里有许多话,却一句都说不出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年少的时候,你爱的姑娘不爱你,你蒙在被子里大哭,感受锥心的痛,如今,你明白,每个人渴望过上

更好的生活,无能的人无法承受美好的爱情,你只能默默地让自己变得更好。

年少的时候,你觉得生活到处是委屈,人生处处不如意,如今,经历了真实的痛苦,你才明白,那些都

不过幻想出来的是文学式的浪漫主义的痛苦。

年少的苦痛,哭一阵,痛一阵,就过去了,如今的苦痛,却是不断地缠绕着你,说不出,挥不去。此时

再读这首词,终于明白,那些说不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愁。

年少不知词真意,读懂已是词中人,张口欲诉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年少学习的课文早已成为了我们记忆的一部分,少年不解文中意,再读也是文中人。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们也不再是少年。

慢慢地,我们发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我们都要自己去品尝;漫漫人生路,需要我们自己去

过。而我们所经历的事情,也许多年以后会成为后人的故事,所以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即使不能

改变世界,但也争取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