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9岁小女孩头顶秃了怎么办「女儿9岁掉头发厉害怎么回事」

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何止!

岁月还是一支脱毛膏

让我们秃头,还不给我们出路

曾经我以为

我花钱的速度是光速

但没想到

如今我脱发的速度

比我花钱的速度还快

更没想到的是

我惜“发”如命,有人却拔头发上瘾

......

小涵(化名)今年9岁,上小学二年级,原本一头及腰长发又黑又亮。大约半年前,小涵妈妈在辅导她做作业时,突然发现孩子头顶中间,有一片头皮没了头发。

孩子还这么小,就开始秃顶了?家里人慌了。

有人说,是因为头发太长,消耗营养太多的缘故,于是妈妈带着小涵剪掉了长发,留了齐耳短发。

但小涵头发还是在减少,头皮裸露的面积越来越大。 按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过不了多久,不就要变成光头?

更让人揪心的是,随着头发日渐减少,小涵的心情也在变糟。 自从秃顶后,原本爱学习的她越来越不想去上学,拒绝参加一切集体活动。

虽然家里给买了假发套,带上后看不到脱发的位置,但是小涵越来越没有自信,原本爱说爱笑爱玩的孩子,不和同学交往,走路低着头,脾气也越来越急躁。

自此,全家人的重点都放在了小涵的头发上,也到不少医院看过,广告上说什么产品有用,洗发水、生发剂,不管多贵都买。

亲戚朋友有说什么偏方好,也都拿来用。听说生姜对生发好,妈妈每天都用最新鲜的生姜片帮小涵擦头皮。

尽管方法试了不少,头皮都快擦肿了,但小涵的头发还是肉眼可见在减少。

小涵父母没有放弃,带着她再次到另一家医院皮肤科,治疗脱发。

皮肤科主任一看,觉得头发的状况看起来很像是斑秃,但小涵表现出来的症状,又有点像心理问题 。谨慎起见,推荐她做了皮肤镜检查。

这一做,还真的是发现问题了。皮肤镜下显示,小涵头发的断处呈现出来的是被拉断的形状。就是说,头发不是自己掉的,是生生被拔掉的。

通过反复沟通,小涵承认,脱发情况是自己造成的,头发确实是被她自己拔掉的:“在写作业或者心里紧张时,就趁爸爸妈妈不注意拔头发。”

拔的时候挺痛的,但是拔完后,觉得紧张的感觉少了很多,小涵说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还是忍不住要去拔头发。

就在一天后,8岁的甜甜也在爸妈的带领下到皮肤科看脱发,大致情况跟小涵差不多。

甜甜告诉医生,自己是上学期期末考试前后觉得压力大,开始拔头发的。因为没有考到爸爸妈妈定的“双百”要求,小女孩这个寒假也一点没闲着,每天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各种作业多到写不过来。甜甜缓解情绪的方法,就是拔头发,都把自己拔秃了。

搞半天,孩子的头发是自己拔的?甜甜的爸爸妈妈听说孩子是因为自己要求高,压力大而拔头发,也是后悔不已。

医生判断小涵和甜甜都是“拔毛癖” ,并建议她们,到心理咨询中心做心理疏导。

图片来源:soogif.com

20岁的雯雯(化名)是长沙人,从2010年开始,她总爱拨弄自己的头发。起初,家人并没有多加注意。

到了2016年,雯雯不仅不爱参加社交活动,行为也更加古怪,妈妈发现她拔出自己的头发后还会用蜡烛把它烧掉,闻头发被火烧焦的味道。有时,雯雯还会偷偷去拔爸爸的头发。

雯雯说,她很早就发现自己拔头发是不好的行为了,可就是控制不了。所以头发越来越稀少,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斑秃和毛囊炎,她不得不回避母亲,每天戴着帽子出门。

有一次,雯雯和男友一起逛街,当她的手搭着男友肩膀,手指划过男友后脑勺时,她还是忍不住悄悄地拔下男友一根头发。

起初,男友以为雯雯是在跟他开玩笑,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可后来,雯雯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甚至在和男友拥抱和接吻时也偷偷拔他的头发。

男友忍无可忍,怒斥她如果再这么下去,就要跟她分手。雯雯十分害怕失去男友,这才讲出了事情的原委。

雯雯这才在男友和家人陪同下,带医院咨询。医生表示,雯雯其实是“拔毛癖”,是一种强迫相关障碍的表现。

拔毛癖的主要表现就是毛发缺失,患者通过拔毛发释放紧张感,拔完就会感觉到轻松、愉悦、满足 的感觉。有些患者不止拔头发,还会拔眉毛、拔睫毛 ,甚至还有将所拔的毛发吃掉的情况。

拔毛发的行为多在沉思、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因为拔毛癖带来毛发的损伤,多数拔毛癖患者就诊于皮肤科,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精神疾病。

冲动性的拔毛导致毛发丢失,这种冲动性行为不是对妄想或幻觉的反应,拔毛之前通常有紧张感增加,拔完之后有如释重负感或满足感,多见于顶额、额颞部及枕部头发 。

为啥会这样?主要的家庭因素是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导致孩子放松不下来,持续处于紧张中,就有可能出现情绪障碍。

有部分患者因好奇心模仿而养成习惯,最终演变为拔毛癖,少数患者患病原因也与基因有关。

尽管头皮毛囊炎等情况能得到治疗,但斑秃的部位因为长期拔毛对毛发生长和质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1. 别逼太紧

这样的小孩往往性格比较内向,家长对他的要求比较高,他就会精神紧张、压抑焦虑,不自觉去拔自己的毛发,让自己有一些心理的释放。

家长和老师,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他的这种心理、精神健康,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避免他们做出一些伤害自身的行为。

2. 多点陪伴

父母每天下班后,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亲昵、玩耍,满足儿童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以免他们向不正常的方面去寻求刺激和安慰。

3. 多观察留意

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如果小朋友有异常行为,你一定要多多留意。

确有异常,可以通过坚持有氧运动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情况严重者,请及时送往医院诊治,配合心理医生,服用改善情绪的药物。

图片来源:网络

信息来源:“台州晚报”“广州日报”“人民日报”“深圳市儿童医院”微信公众号等

来源: 深圳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