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共读西厢
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人类必须依靠石头做成的工具,来获得外部世界的资源,无论是狩猎还是采集和种植。人就这样逐步培养了对石头的依赖和迷恋,甚至对坚硬和外观美观的石头,产生了超乎寻常的情感。
玉是石中精华,代表光洁、温润、坚固和永恒等物理属性,同时也包含各种美好的品质:美丽、年轻、华贵、健康、道德纯净,还有灵魂的永生。由于它如此迷人,所以被石器时代的中国人当作崇拜对象。一种玉的神学就这样热烈地诞生了,时间可能在距今1万年左右。
玉是一个庞大的石头家族,《山海经》记载的玉产地共有149处,而《康熙字典》里的各种玉名则多达173种。狭义的玉,仅指矿物学范畴的玉石,包括和田玉这样的角闪石和翡翠这样的辉石,而广义的玉,则包括蛇纹石、绿松石、孔雀石、玛瑙、水晶、琥珀、红绿宝石等各类宝石。这个家族,跟铜鼎和铜镜一起,构成了早期华夏器物神话的三大支柱。
起初是为了制造工具,而后是为了获得祭祀品和装饰品,人们努力学习,掌握了打磨美丽石头的技巧,但对工匠的考验还不只是技巧,更是超乎常人的耐性。完成一件精美的玉器,可能需要耗费十几年的光阴。这种生产过程的艰难,大大提升了玉器的价值。
春秋时代白玉虺纹双兽耳衔环带盖樽壶
到了青铜时代,因为有了金属,玉的打磨变得更加方便,而它跟人的关系也更加亲昵。更加重要的是,由于青铜器会生锈,还不够洁净,所以虽然可以用来盛放祭神的食品,但不能成为人与神沟通的主要工具。只有纯洁的玉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它既可以向神明传达愿望和赞美,也能够向民众炫耀至高无上的权力。
玉的魔法力量,在女娲传说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女娲采集五种颜色的玉石,在用烈火融化了之后,去修补破裂的天空,这是玉第一次向人展示自己的魔法力量1。《山海经》也证实了玉的这种魔力,它向我们严肃地指出,道德君子只要随身佩戴玉器,就能避开灾祸,得到神的赐福,但坏人却刚好相反。
唐肃宗时期,曾经发生过一件奇案。以贪婪暴虐著称的太监李辅国,从皇帝那里得到一对珍贵的玉辟邪。这种神兽形状像狮子,头上有角,背上还有一对翅膀,具有祛邪祈福的强大功能,散发出来的香气,百米以外都能闻到。有一天李辅国正在梳洗,突然听见玉辟邪发出声来,一个大笑,另一个则在悲鸣。李辅国吓坏了,就把它们砸碎后扔进了粪坑,从此每天都能能听到厕所里发出的哭叫声。不到一年,李辅国就被一名潜入家里的刺客杀死,还把他的头割下来,扔进了那个埋葬着玉辟邪的粪坑。这是玉器借刀杀人的重要记录2。
当年,西王母向黄帝和舜帝赠送玉器,可以算是华夏民族第一次触摸玉的时刻。它是高贵的,从一开始就属于神灵和国王。仓颉发明的汉字,清晰地描述了“玉”的地位,它是佩戴在国王腰间的那一个点状的装饰物。看起来如此细小,就像一粒米那样,却散发出强大的权力气味。
周人进一步捆绑了玉跟国家权力的关系。周朝的最大贡献,是制定了玉器的类型和等级,还为我们留下了三种最著名的玉器——随侯珠,昆山玉,还有和氏璧。
神人 石家河文化 (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先说随侯珠吧。春秋年间,随国的国王出行,路上遇见一条大蛇,被人打成了两截,心生怜悯,就命令手下用药救了蛇的生命,一年以后,这条灵蛇居然衔着一颗夜明珠前来探望随候,以报答他的恩情。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夜明珠应该属于珍珠之类,根本就不是玉器3。
第二件玉器叫做昆山之玉,指的是昆仑山出产的美玉,应该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和田玉,据说这种玉放在炭火里烧烤三日三夜,颜色都不会有丝毫改变,是所有玉石里的王者。但这只是玉的品种,仍然跟玉器无关4。
“三大玉器”里唯一的玉器,是和氏璧,伴随它的,是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春秋时期,楚国的樵夫卞和在上山砍柴时,无意间看到有只凤凰落在一块青石上。卞和意识到这块石头不同寻常,两次拿去献给楚王,但两次都被宫廷御用工匠鉴定为普通石头,结果以欺君之罪,被先后砍掉了两条腿。
绝望的卞和抱着玉石,每天在荆山脚下痛哭,为自己跟玉石的不幸命运而哀伤。这件事情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一直传到了王宫,楚文王终于被打动了,第三次召卞和进宫,命人当场剖开石头,发现里面果然含着一块光华四射的美玉。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现者,在被打磨成玉璧后,它被命名为“和氏璧”5。
司马迁在《史记》讲了“和氏璧”的另一个故事,说是当年秦昭王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去跟赵惠文王交换和氏璧,弱小的赵国哪敢拒绝,只好派出蔺相如前往秦国谈判。蔺相如识破了秦国打算侵吞美玉的阴谋,就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一边跟秦王周旋,一边派人把和氏璧偷偷送回赵国。这段著名的公案,叫做“完璧归赵”6。
交龙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皇帝对玉器的这种迷恋,在汉武帝那里达到了高潮。武帝平时最爱把玩的,是西胡渠王进献的玉箱和玉石手杖。这两件器物后来成了皇帝的随葬品,被埋到地下深处。但多年之后,这两件宝物突然出现在陕西扶风的古玩市场。有人惊奇地发现,那个出售者,就是早已死去的汉武帝本人。人们不知道武帝是如何起死回生的?他如何走出密封的墓室?又为什么要出卖这件救命宝贝7?没人能回答这些问题。但通过这个传说,我们看到了玉的不可思议的魔法力量。
当然,到了儒家手里,玉的巫术力量,被转成了强大的道德象征。孔子出使各诸侯国的时候,总是恭恭敬敬地捧着玉圭,步子迈得又小又慢,好像很沉重的样子,身体甚至还在发抖,表情却非常庄严。孔子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演员。通过这样的表演,他建立了儒家跟玉的生命关联8。从此,玉就成了儒家精英阶层的身份标记。那些贫穷的儒生没有钱购买和田玉,只能用劣质的石头替代,挂在破旧的衣衫上,用来象征自己洁身自好的坚硬的灵魂。
玉虽然很美很硬,但也有自己的弱点,那就是它的脆性。它跟人的生命一样,是一种易碎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格言,不仅暗示了士大夫的思想贞操,也预示着他们的悲剧性命运。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玉不只是灵魂的象征,也是女人肉身的隐喻。早在春秋年间,玉就成了女人的名字,被各诸侯国的公主和贵妇所专用。比如,吴王夫差有个女儿叫“紫玉”,而比他更早的秦穆公女儿,有一个更为著名的名字——“弄玉”,从此玉成了所有高贵而美丽的女人的象征。玉人、玉女、玉颜、玉唇、玉腮、玉颈、玉肩、玉腰、玉手、玉指、玉腿、玉足……这些无限派生的语词,不只是一种修辞学游戏,也是对女性身体的最高赞美。
一部野史声称,汉武帝是玩玉的高手,他收藏的名玉,令人眼花缭乱。他宠爱李夫人,以致每次跟她做过爱之后,都会用自己的玉簪亲自给她弄头发,一副柔情似水的样子。后宫的嫔妃们争着模仿,用玉饰来打理梳理头发,指望以此来博得皇帝的芳心。玉就这样因为皇帝跟女人的爱情,演变成了人间所有爱情的象征8。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宝玉和黛玉,顾名思义,就是一对陷入情网的美玉。他们的爱情悲剧,为玉的神话做了一次最感人肺腑的讲解。
注:
1.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岛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2.苏鹗,《杜阳杂编》:“肃宗赐辅国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奇巧殆非人间所有。其玉之香,可闻于数百步,虽鏁之于金函石匮,终不能掩其气。或以衣裾误拂,则芬馥经年。纵浣濯数四,亦不消歇。辅国常置于座侧。一日方巾栉,而辟邪忽一大笑,一悲号。辅国惊愕失据,而冁然者不已,悲号者更涕泗交下。辅国恶其怪,碎之如粉,以投厕中,其后常闻冤痛之声。其辅国所居里巷,酷烈弥月犹在,盖舂之为粉而愈香故也。不周岁而辅国死焉。”又《新唐书·宦者传下》:“自辅国徙太上皇,天下疾之,帝在东宫积不平。既嗣位,不欲显戮,遣侠者夜刺杀之,年五十九,抵其首溷中,殊右臂,告泰陵。”
3. 《搜神记》:“隋县溠水侧,有断蛇丘。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
4.《吕氏春秋·重己》,高诱注:“昆山之玉,燔以炉炭,三日三夜,色泽不变,玉之美者也。”
5.《韩非子·和氏第十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6. 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太平广记》引《异苑》:“汉武帝冢裹,先有玉箱瑶杖各一,是西胡渠王所献。帝平素常玩之。后有人扶风郿市买得二物,帝左右识而认之。说卖者形状,乃帝也。”
8.如《论语·乡党》所言:“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
9.《太平御览》引《小说》:“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拴头。自此宫人搔头皆用玉,为之贵焉。夫以象牙为篦,赐李夫人。”
本文图片皆来自互联网
上传与管理:杰夫
————————————————————————————————————————————
首部中篇小说集《字造》《神镜》《麒麟》
首部长篇小说《长生弈》
一个东方式情爱解构文本《爱情异托邦》
欢迎各位网友订阅《文化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