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岳恒山,亦名太恒、元岳、柴岳,汉代曾称常山,座落在山西省浑源县境内,海拔2017米,高度仅次于华山,有“塞北第一山”之誉。据记载,四千多年前,舜巡狩四方,北至恒山,见奇峰耸立,山势巍峨,逐封其为万山之宗主,称北岳。
恒山东北至西南走向,为桑千河与薄沱河之分水岭。它西控雁门关,东跨冀北乎原,南接五台山,北临大同盆地,绵亘一百五十公里。其主峰分东西两侧峰,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山,双峰对峙,远望如两扇倚天巨门,中间的门道便是游览恒山的必经之处金龙口。
金龙口为出入恒山的大门,两旁奇峰插天,犬牙相错,两崖对峙最窄处不足三丈,抬头仅见一线天光。谷有小溪,溪中流水似一条奔腾金龙,纵穿关隘,一泻而出,形成了胜似龙门,雄比剑阁的绝塞天险。徐霞客当年游历至此,惊叹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但不足以拟之。”。如此险要的雄关险隘,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代名将杨业父子,曾在峡谷两侧修箭楼炮台,抵御辽国人侵。在峡谷最窄处,还修过一座连接东西两峰的高空飞桥称之阁虹桥。石壁上至今还留有当年修栈道时凿的行行方窟和“云阁”两个大字
峡谷中溪水,古称恒水,当地人称唐峪河。每逢雨季山大沟小峪之水沿金龙一泻而下,洪峰排空,狂涛怒吼,浊浪拍崖,从龙口泻出,吞淹村舍,漫尽良田。现在,在峪谷的半崖峭壁上,有一座巧夺天工的寺刹,这就是著名的悬空寺
悬空寺确有险巧、奇三大特点。悬空寺是挂在翠屏山的绝壁上,它上负危岩,下临深谷,傍崖而栖,凌空欲飞,远堃如一座玲珑剔透的雖刻,镀嵌在万切峭壁之间。寺为纯木结构,共有大小殿阁四十处。以半插飞梁为垄,借岩石暗托,立柱艾撑,殿屋全悬在空中,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徐霞客称它为“天下巨观”。这乃是悬空寺的“险”。
据《恒山志》载,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当年建造,颇费匠心。据说一位姓张的工匠,率众先在山下加工好材料,然后绕几十里运到山上,并以大绳结圈,-圈束腰间圈蹬足下,再用绳素将人吊下悬崖,悬空作业,一锤一斧,凌空施工。寺的建造也极符合力学原理,殿楼的分布,在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出奇,虚实相应。其中有铜铸、铁铸、泥塑、石雕佛像共八十余尊。石窟上方镌刘着“公输天巧”四字。这便是悬空寺的“巧”。
登悬空寺,顺石径如登天梯一股。入寺院,只见南北两蜡各有一方形耳阁,相互对称,内置悬梯,上下相通。悬崖绝蔻上,悬挂着两座宏伟约三层九脊飞楼。楼体大部悬空,两楼之间隔一条数丈长的断崖,崖飞架栈道,人踏其上,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惊心骇目。飞楼三面环廊,层层可登,内有释迦殿,三官殿、观音殿、三教殿。登临其寺,钻天窗、穿石窟、步长廓、跨长栈,于抉岩石,忽上忽下,如人迷宫。
神仙世界是不存在的,但人为地创造出这样的悬空灵境,却也使游入如入神宫仙阙,产生超凡人圣之感,这就是悬尘寺的“奇”
离悬空寺,穿恒山隧润,沿十里步云路而进,便是大字岭。岭为一刀斧劈般的悬崖,崖面上刻“恒宗”二字,两字总体高达十三米,故称该峰为“大字岭”。字为明代成化间的遗迹,峭壁直立;字迹遒劲,为恒山历代石刻之冠。
沿石级云径北土,便是虎风口。虎风口是通向山顶的盘山曲径的起点,右有指天石壁,左有万丈峡谷,俯首下视,令人目眩。这里还有密集的参天大松,其中最奇者为悬根松。它生长在山岔风口上,根基盘露,紧抱石岩,虬枝迸发。每当大风来临,松涛阵阵,其声若龙吼虎啸,故名。
登其上还可看到大字岭约四株唐松,人称“四大夫松”。这里何以有如此多的松树,有传说故事说:很古之时,恒山道人有一聚宝盆。一次道人去云游四海,将盆埋在山顶一株大松树下,待道人回来,只见满山长满松林,盆却不知去向。这个故事表现了人们对恒山松的珍视。
果老岭位于悬根松北的登山路上,是上下恒岳的必经之道。岭上石板为径,岩层平展。石径上有行行小圆石坑,浅的一、二寸,深的达三、四寸,看去颇像畜蹄踏下的蹄印。
据说八仙之一张果老,曾骑上毛驴由恒山登天,途中经过这里,由于路陡坡滑,就翻身下驴,牵缰翻过岭,于是就留下这些脚印,果老岭一名便因此而来。古人有“四石相传张老过,改留遗迹使人摩”之句。张果老在恒山遗迹还有恒山峰西侧崖下的通元谷,谷名因果老道号通元先生而来,据说这儿是他炼丹修仙之处。
果老岭东侧,是一段耸人云天的万仞绝壁,它危岩欲倾,古松摩云,人们称之为“合身岩”,又称“夕阳崖”。
每当夕阳西下,“余晖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人画中。”如逢烟岚细雨,更是“虚堂春雾霏霏读,石洞流云袅袅垂。”崖有烈女庙。传说很久以前,此地有一少女,美丽异常。
一日,女与嫂去山中采药,见一恶狼,狼欲食女,亏一年轻小画匠相助,才死里逃生。少女遂与画匠相爱。可是,当地知府之子早有觊觎少女之心,女母贪图钱财,嫌贫爱富,许女于知府公子,少女执意不从。婚期将近,少女与嫂上山寻找画匠,久寻不见,嫂姑二人跳崖身亡。后人便建庙以纪念少女对爱情的忠贞和嫂子的善良。此外,还有得一庵,阎道祠和紫霞洞等古迹。
过舍身崖,沿林荫曲径向南,便是飞石窟。石窟幽洞半开,松柏掩映,外若门室,內如方院。明人乔竽描绘道:“丹梯万丈瞰岩幽,石栈勾连最上头。可是神剜更鬼凿,已应天巧代人谋。”关于石窟,有一“灵石东飞”的故事。据说四千年前,舜帝北巡,至恒山脚下,忽见一巨石从这里破崖飞起,坠于帝前,遂名“安王石”。窟内平台约200多平米,东岩龛下是北岳寝宫和后土夫人庙,南岩龛建有梳妆楼,寝官原为北岳飞殿。窟壁布满“洞门春晓”、“云中胜迹”,“路接天衢”等题刻。
玄武井在恒山半山腰,井两口,南北并列,相距三尺。北井水甘甜如泉露,南井水苦涩难饮,故又称甜苦井。
据说,恒山下有深海,海内有一龙一蟒,甜苦井水是从龙蟒口出吐出来的,所以又有潜龙泉之称。苦井被填,仅留甜井。站在井台俯视,只见清泉流动,如珠如矶。每年四月初八庙会,山上游人成千上万,可水湖取之不尽。明人有诗曰:“山腰双涌碧瑶泉,甘苫平分别有天。闻说应龙频洒泽,为霖济旱不知年。”
从玄武井向西北走,过白虚观,马神殿,便是九天官。
九天宫又名碧霞宫,它北倚凌云阁,接山神庙,东有纯阳宫,形成了一组以九天宫为中心的祠庙建筑群。九天宫宫院呈正方形,大殿内塑有九天玄女圣母像。殿两旁有耳殿,东西閃厢有配殿和钟鼓楼。九天官建筑年代已不可考,清代乾隆年间,陕西绥德一叫刘一云的道人人恒山隐居,见官宇破圮,便奔走募缘得干金,重修了九夭宫。官西有翠雪亭遗址,为历代名人留恋之处,有一诗咏岀:“恒山仙子结茅雪莹苍松翠作屏,采得松花酿青酒,消风明月醉还醒。”宫院内西北角的下有一石洞,名玉皇洞。洞分内外两窟,外边为道人栖居之所,内洞塑玉皇神像种悬树飞天等泥塑。
北岳主庙朝殿,亦名恒宗殿,贞元殿、元炅官,建在恒山主峰半山腰的峭壁下。朝殿建于明弘治十四年,是都御史刘宇奉孝宗之命而建的。殿的大门名崇灵门,门内东西两厢是青龙、白虎二殿,正中筑103级石阶,极其陡险,古人有“陡立若天梯,登如沿壁行”的诗句。
沿石阶而上,过南天门牌楼,便达朝殿,殿正中槛额上悬有风宇形區,上书“贞元之殿”,殿两侧配有耳殿、钟鼓楼,殿内有“北岳恒山之神”全身塑像,高一丈余。殿内碑石林立,牌匾满目,前楹柱与门口,悬对联四副,其中一副对联写道:“蕴昂毕之精,霞蔚之蒸,光芒万丈连北极y作华夷之限,龙盘虎踞,千秋保障镇边陲。”另一联写道:“天际月轮高,访古人胜事遗迹踪,最难急,果老通元,谪仙载酒,眼前云路迈,愿多士舒文广国,莫辜负,杏花春雨,柱子秋风。”这些都洋溢着作者对恒山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走出朝殿,在西鼓楼外,便是恒山胜景之一“金鸡报骁”。这是小路旁的一块状如古磬的青石,上布石击痕迹。
拿一块石头轻敲青石几下,便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似雄鸡啼鸣。在东峰峭崖顶上,白石累累,散布有致,在云雾拂动下,似有动感,象正在吃草的羊只,这又是恒山胜景之“玉羊游云”。朝殿前有一石碑,其上题词日“东岱大夫之松,西华仙人之掌,南衡龙书蛇箓,北恒金鸡玉羊。”把这两景与其他几岳名景相提并论。
从朝殿出发,沿羊肠小道,左回右旋,便达恒山顶峰——天峰岭。置身于天峰岭上,“登髙北观天地间”,脚下诸锋起伏,苍山如海,远望古长城依稀可见,桑于河飘细若带。俯视浑源川万亩田园葱茏如绣,百里岳麓花果满墟,塞上风光,尽收服底。
恒山,是我国北方的又一名山,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宝库。站在山顶,回顾恒山的历史,眺望景色如画的万里河山,会更激起你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灵山瞻礼罢,蛩览意无穷”,确实如此欲游恒山,可乘火车走同蒲、京原铁路,转乘汽车到浑源,然后从县城开始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