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卢昱
在山东,大年初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俗称“破五”,意即年已过了五天,应开始谋划下一年的生活了。
大年初五,有一些地方称之为“五马日”,并以这一天的阴晴来占当年骡马的凶吉。在1941年铅印本《潍县志稿》中载:“又自元日至初五日,多不以生米为炊,然寒素之家亦不尽然。五日,谓之‘五马’日,盖俗有一鸡、二狗、三蚕、四麦、五马之说。是日,人家往往亲串往来,互作宴会。”
百里不同俗。在鲁南地区,“破五”这天,是不能走亲串友的。旧时,鲁南地区讲究初五之前妇女不能出门串亲,也不准动刀、做针线活,还不准生米、生面和生菜下锅,过了这天则不再忌讳。据1936年由著名学者庄陔兰总纂的《重修莒志》中载:“初五日,食蒸糕,俗称‘破五’,忌拜年。”
在临清一带,“破五”时,有以家族为单位举行送家堂的仪式。鲁南局部地区也在这天撤家堂轴子,有的还吃炸糕、扫院子,据说这天扫院子不招蚂蚁。垦利、寿光等地在这天鸣放鞭炮,全家聚餐,以示新年过去。
民间相传大年初五是财神生日,人们在来年中的财运据说都由财神来决定,所以这一天,还有许多与财神有关的民俗活动。旧时,在正月初四的晚上,也就是财神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各户,特别是商家都忙碌地置办酒席,供上财神,供品十分丰富,人们点上大红蜡烛,期待财神的到来,俗称“请财神”。
在清代,有些地区请财神是在大年初一。蒲松龄曾创作一首《穷汉词》,通过穷汉之口写出当时下层民众生活的困窘、内心的酸楚,其实也是他自身生活的写照,以此表达其对贫穷生活的控诉,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在这首俚曲的开头,他写道:“大年初一,烧炷名香,三盏清茶,磕了一万个响头,就把财神爷爷来祝赞祝赞。忙祝赞,忙磕头,财神在上听缘由;听我从头说一遍,诉诉穷人肚里愁。”
在山东,财神信仰是多元的。有右手高擎钢鞭、左手托着金元宝,脚踩黑虎,形象勇猛的赵公元帅,称为赵公明、赵玄坛,在民间被尊称为“正财神”,是各路财神中最受人们崇拜的神。他的周围画着聚宝盆、大元宝之类,意为财源茂盛。还有头戴纱帽、身着红袍、腰系玉带的白须老人,人称“文财神”;还有一位谁都认识的绿袍红脸的关公老爷(关羽),人称“武财神”。关公在民间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全能的神,财神只不过是他的一项职能。
在儒家“和为贵”精神的协调下,神际关系也是和谐的。财神可以说是范蠡,也可以是比干和关羽,还可以是赵公明。至于他们的职司,更是十羊九牧、人浮于事。这种现象还出现在其他领域:山东的海神由海神、妈祖、龙王共同负责;河神则由人、龙、神联合承担;驱蝗神有八蜡、刘猛将军、金姑娘娘、沂山庙神、东平王等好几位神灵;天旱求雨既求龙王,也求关老爷。山东汶上南旺镇运河河神庙大殿有22尊神像,另外还有禹王殿、关帝庙、观音阁等10余处院落,构成了一个众神联合治理运河的庞大机构。究竟谁说了算?他们会不会争权夺利?老百姓心中自有衡量标准。
旧时,财神大都是木刻画,贴在客屋的正墙上,人们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各路财神。穷苦人家,可能没有单独的财神像,财神爷往往和灶王爷“组团”出现。一张灶王爷的年画既有灶王、灶王奶奶,还有财神、宅神,可谓既保佑发财,又能镇宅保平安。而财神的位置很显著,在最上层中间,两边还有“招财童子”和“利市仙官”守护。
请财神回家在民间各有规定。在荣成,到除夕夜“发纸”时,人们总按灶马上注明的财神方位,提着升(一种量具),端着供品到村外野地焚香叩拜,然后捡一块石头或者土块,丢进升里,不说话,不回头,回家后放在神案下面,这叫“迎财神”。
在山东多地,大年初五这天开门营业为开市大吉。人们鸣放鞭炮,祭招财神,吃象征着元宝的水饺,希望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这天的水饺要故意下破几个,掌柜的在厨房外高声问道:“伙计,元宝挣了没有?”伙计则高声回答:“挣了,挣大的了!”以此讨个口彩,图个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