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北京明白”,高健说:“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我个人对总调度岗位的责任,意味着控制中心对航天任务的责任,意味着航天人对祖国科技创新伟大事业的责任。”
|作者:隋坤 周盛楠
对于自己的走红,高健很意外。
6月17日那晚下班路上,同事们见到高健便调侃道:“这不是北京大明白吗?”他不明所以,跟同事嘻嘻哈哈地开了个玩笑后,自顾自地继续走。在那之前,一天没看手机的他发现自己的微信“爆了”——在进入调度大厅之前,所有人必须将身上的电子设备存储在室外的一个小柜子里。现在,朋友、同学、亲戚发来的直播截图挤爆了他的微信,都在欢快地询问着截图里那个沉稳又英气的年轻人是不是他。后来妻子告诉他:“你这是要火啊!”
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电视和网络平台同步直播。直播现场,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首次担任北京总调度的高健一次次重复“北京明白”四个字,沉稳又铿锵的语调让观看直播的观众感到莫名的踏实。再加上这位27周岁河南小伙剑眉星目的侧颜,网友们对他的好奇心就如手机屏幕上的长征火箭那样迅速蹿升。
“小分屏都挡不住他的帅气。”“能力好强,青年好榜样。” “颜值高又优秀的小哥哥都上交国家了!”那一晚,社交平台上格外热闹,网友们一面倾诉着对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的喜悦与激动,另一面表达着对高健的欣赏与调侃。
·高健出现在画面时,网友刷起了弹幕。
说起这一切,高健对《环球人物》记者掩面摆手,直呼“这样不好,太出风头了”。记者又问:“当时紧张吗?”高健立马回答:“不紧张。”
“为什么不紧张?”
“我们的岗位模拟训练非常充分,再就是——我根本不知道在直播啊!”高健哈哈大笑起来。
高健健谈,但平时是个低调的人,也不太喜欢接受采访,他“深知自身能力与前辈们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采访都是“能推就推”。
当记者问起“北京明白”四个字意味着什么时,他收起笑容,挺直身子,眼睛盯着袖口思考了一会儿才说:“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我个人对总调度岗位的责任,意味着控制中心对航天任务的责任,意味着航天人对祖国科技创新伟大事业的责任。”
·2021年11月25日,高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本刊记者 隋坤 / 摄)
“北京”是谁,
“明白”了什么?
神舟十二号发射任务是高健第一次作为主岗担任总调度。
执行该任务两周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调度团队开了组会,分配执行任务时的工作。他们有的站着,有的蹲着,还有人坐在桌子上,最后简简单单地围成一个圈。在这个看起来“不正式”的会议上,高健正式成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北京总调度。
会议一共持续了十几分钟,一行人“呼啦啦”聚过来,领到各自任务后又“呼啦啦”散去。
高效是这支调度团队的工作作风。类似的简短会议每周都有。高健说,他们几个人像一团流动的固体一样收放自如,“扛造又灵活”。
除了高效,沉稳也是这支队伍的作风,这个特质在高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平日里,高健作为载人飞船任务型号团队的主管调度,主要负责神舟系列任务前期的准备工作,加上前几次名列前茅的答辩考核成绩,他对于总调度的任命“早有预感”。所以当任命正式下来后,高健立马开始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关键过程演练推演、方案预案检查确认、技术状态最终固化等最后阶段准备工作。
2021年6月16日晚上,执行神舟十二号发射任务的前一天,高健一直在组织进行最终的状态检查。晚上9点多,前辈叮嘱他“今天早点回去休息”。那一晚高健睡得格外踏实,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得非常充分,他信心十足。
6月17日凌晨4点,睡了6个小时的高健准时起床。对于调度团队的人来说,往日在岗值班时总是几个同事轮流小憩,他们早就习惯了“碎片化睡觉”,连续6个小时的睡眠对高健来说已经足够“充满电”。
早上4点半左右,高健来到指挥大厅准备进入任务程序。他到得很早,这是调度团队多年来传承的习惯,因为这样能“更仔细地确认复杂的地面系统不会出现任何纰漏”。“我们有庞大的计算机系统在后台支撑,要通过仿真系统模拟整个上升飞行过程,对我们与发射场、各个中心、遍布全球的测站以及天基中继星之间接口关系、通信链路、数据交换等进行确认,对各种服务器、软件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最后的检查。”高健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9时22分,火箭正式发射,高健一脸严肃地在镜头前不停回答“北京明白”。在调度岗位上,调度员必须清楚状态、快速反应、口令准确。高标准之下,为的是让接收指令的人保持镇定,戒骄戒躁。前辈们无数次告诫高健,指令的规范性决定了任务的成败。
那一天,高健每次回答“北京明白”时,语调都有细微不同。尤其当航天员进入空间站的那一刻,他明显调高了声调,口令声更洪亮,也更庄严。
·高健回答“北京明白”。视频截图
回忆起那一幕,高健说:“当时的情绪是抑制不住的。”在他心中,“北京”的意思是掌握各家信息的任务指挥所,而“明白”是指“我听清楚你跟我说的什么,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每次说出“北京明白”四个字,他都感觉无比自豪。
意外走红给高健的生活带来小小的浪花。母亲与他视频通话时,总是调侃地问他“今天有没有收获更多粉丝”,同事们偶尔也说他是“大网红”。
改变最大的,是高健接到的采访要求明显多了起来。他心里明白,大众关心的不是他本人,而是调度岗位和航天事业。高健认为:“自己和前辈们还有很大差距,各个岗位的同事都很敬业、辛苦,大家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值得被发掘报道。”
我就是个普通的“90后”
网络的聚光灯一度让高健有些惶恐。如今人们总是带着滤镜看他,这让他“压力山大”。
2021年,言情甜宠剧《你是我的荣耀》在网络平台热播,男主角名叫于途,人设是一位“名校毕业、外形俊朗的航天工作者”。剧中,于途不仅对漫漫太空充满向往,也对女友宠爱有加。
网友们说高健是“现实版于途”,连他的家人和同事也跟着“起哄”。当《环球人物》记者问他如何看待这种说法时,他几乎是秒答:“说我是于途没问题。于途是一名普通的航天工作者,我也是。我身边的同事都是‘现实版于途’。”这段本能反应般的回答让记者忍俊不禁,调侃他“看来身边人确实没少拿这事问你”。高健听完也笑了起来:“确实。这部剧还是我老婆逼我看的,她让我‘好好学学怎么宠媳妇儿’。”
与老一辈航天人为国舍家、为保密而忍痛别妻的故事不同,高健这代航天人大多拥有一段“高甜”恋情。大学时期,高健经常在凌晨3点陪女朋友聊天。彼时,这对年轻的恋人正忍受着异国恋之苦。女方远在欧洲,与国内有7个小时的时差。北京时间的凌晨,那里恰好华灯初上。这对恋人白天各自有事,只能乘着夜色与月光看看对方。两人的异国状态持续了3年,高健从大学期间再到进入航天系统工作的第一年,一直忍受着异国之苦。小小的手机屏幕盛满了思念。
直到2018年,女友毕业后直奔北京。2020年底,两人步入婚姻殿堂。高健一有空就陪着妻子一起逛街、追剧。今年结婚一周年时,高健特地找人画出两人登记结婚时的照片,这是他送给妻子的“仪式感”。
顾家是航天人传统之一,与家人双向理解,保障了他们能全心投入工作中。前些年,身在洛阳的母亲工作时摔伤了腰,情况严重,但家人一直瞒着高健。直到母亲出院时他才知道。他理解父母不想耽误自己工作,但还是觉得“这么大的事不该瞒着我”。没有及时回家看望母亲,他至今谈起仍有愧疚与遗憾。
在生活中,高健正如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个普普通通的‘90后’”。他与记者讨论游戏,“傲娇”地说自己王者荣耀曾“打到50星”;他还与记者讨论足球,对C罗的赛场数据和荣誉如数家珍,说“我与C罗都是天赋不够努力来凑”的刻苦型选手。
·高健称自己在生活中“是个普普通通的‘90后’”。(图源:我们的太空微博)
2019年对于高健来说是个分水岭。在此之前,高健保持着每周踢球的习惯,西班牙足球俱乐部皇家马德里的比赛场场不落地看,“即便是凌晨3点开球的欧冠”也要看。2019年之后,高健的工作节奏明显变快,很少再有机会看球、踢球了。
2019年是中国航天特殊的年份,就在一年之后的2020年,火星探测、嫦娥五号,还有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三大任务会接踵而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也拉开序幕,所以2019年的准备工作非常繁重。那一年,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与国产化改造,许多新系统、新设备需要高健尽快熟悉。
也正是从那年之后,高健迅速成长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北京明白”。
“天宫神八哥”
高健人生中最焦虑的时期是高考结束后。
从小到大,高健一直是家长眼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高考对于他来说仿佛只是一层窗户纸,轻易捅破后便是万丈光芒。
但是,高健高考发挥失常了。2013年6月末,载着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在内蒙古着陆。电视上滚动播放着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顺利出舱的画面,评论员兴奋地播报着中国航天事业新突破。但在河南洛阳,电视机前的高健耷拉着脑袋,愈发苦闷。一心向往航天事业的他,与理想中的大学失之毫厘。他痛苦、失眠、烦躁,觉得命运跟自己开起了玩笑。
老师觉得高健的高考成绩很可惜,劝他复读。但高健认为除了睡觉就是学习的高考生活压力过大,无法再来一遍。想来想去,高健觉得“前无坦途后无退路”,大不了去当兵吧,在部队再考。
然而报志愿时峰回路转。7月,他终被名校录取,专业恰好是自己喜欢的航天方向。8月初,高健来到大学报到。回忆起这段经历,高健沉思了好一会儿,他说:“其实高中时我比较浮躁,非常贪玩,学习也很被动,高考发挥失常某种程度上不是意外。”
后来的大学生活抚平了他的毛躁,最终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火的国之栋梁。
大学毕业后,高健来到北京参加工作,遇到了现在的科长杨彦波。杨彦波是“80后”,也是调度岗位上的“初代网红”。
2011年底,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的直播现场中,他因帅气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天宫神八哥”。10年时间一晃而过,如今杨彦波的身份已是领导、丈夫与父亲。他没什么架子,是调度团队的老大哥,高健和同事们平时喊他“八哥”。
·2011年底,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的直播现场中,杨彦波因帅气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天宫神八哥”。(图源:我们的太空微博)
对于自己的事业,“八哥”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建造中国空间站是多少航天人一生的梦想,现在接力棒到我们手里,我们要负起时代的责任。”听到“八哥”这些话,高健感觉到一种属于调度团队的精神传承。
当团队里的年轻人犯错时,“八哥”也会变得严肃。刚接手型号团队的工作时,高健需要撰写任务分工安排、年度计划等工作方案。高健写完之后,杨彦波给出的评价是“你能不能走点心”。
后来,高健一次次地改,杨彦波一次次打回。“‘八哥’向来对事不对人,他每次不光说写得不行,还指出来哪里不行,需要怎么改进。有时‘八哥’看上去很激动,实际上对年轻同志的成长操碎了心。”回忆起这些,高健的脸上并没有难堪的表情,反而是一脸微笑。他很认真地说:“不止是‘八哥’,这里的所有领导都很高效务实,很庆幸能够在刚入职时遇到这样的领导们,有什么事都能直接沟通,又给予我们信任。”
在领导和前辈们的悉心“浇灌”下,高健与调度团队茁壮成长。2020年5月,高健经过考核,作为总调度副岗执行了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任务。那是他第一次参与国家级的载人航天任务,那次任务前他紧张到失眠。当时高健睡在单位,一个人在床上辗转反侧。记者问道:“那时想跟女朋友倾诉解压吗?”高健回答:“没用,她来了该失眠还是失眠。”说完这句话,高健立马做反省状:“我啊,就是一个典型的理工直男。”那天晚上,他对着任务方案一直学习到很晚。
第二天执行任务,高健依然很紧张。庞大的工作系统与复杂的技术状态让他对自己没什么信心,总感觉还有哪里没掌握。在调度台上,他一度感到慌张。好在当天的总调度乐天帮他“兜了底”,也让他明白了关键阶段总调度的具体工作以及应该关注的重点。
于敏的酒,高健的泪
进入2021年,热播剧《功勋》让高健流下了泪水。
这部剧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其中于敏的单元让高健感同身受。于敏是我国的“氢弹之父”,是“两弹一星”的功勋。同属航天事业,于敏算是高健的前辈。在于敏的年代,中国百废待兴,“两弹一星”的研究资料,科学家们甚至要从美国的报纸上寻找。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于敏的工作内容也不能对家人公开。直到得知氢弹爆炸成功的那一刻,于敏才强忍泪水对妻子说:“玉芹,家里还有酒吗?”看到这一幕,高健非常震撼,泪水涌了出来。他说:“我能理解那种执念和精神,我明白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前辈们默默付出、艰苦奋斗。我想起了我们的团队,想起了当代的航天人。刚入职时,我天天趴在桌子上写方案、看文件,现在,我又与团队一起天天在指挥大厅里攻关。当初,前辈们用算盘、草纸、手摇计算机工作,如今,我们在现代化设备和计算机上工作,但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是从未变过的。”
在调度团队中,许多优良习惯都得到了传承。
比如,每次联调科目、训练科目结束之后,调度团队都会进行复盘总结。除了总结各个岗位的工作,调度团队还会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反思。
高健所在的调度团队是由杨彦波带领着“8 1”个“90后”组成。其中9个人负责调度,一个人负责外围工作。高健说:“大家看到的可能只有值守在北京总调度这个岗位上的2个人,但在背后还有负责周围支援的同志。其实每个型号,如问天、梦天实验舱等都会有主管调度,平时根据分工各自负责准备工作,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大量的技术状态,并与各大系统、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各型号任务之间又相互备份支援,协作完成各项任务。”
队伍里多数人都是“90后”,而且还在不断年轻化。近几年中国航天“井喷式”发展给了许多年轻人机会,调度岗位也素有起用年轻人的传统。在“北京明白”这支年轻的队伍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好的团队一定有好的传承”。
如今,中国航天事业正迎来蓬勃发展期。每次任务成功时,领导的掌声和网友们的祝贺都让这群年轻的航天人感觉到振奋。在采访最后,高健动情地对记者说:“作为祖国的青年航天人,我们必将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为祖国航天事业站好一班又一班岗!”